环球今日报丨江苏如东:项目串联形成“样板效应” 典型示范引领乡村发展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近年来,如东县立足实际,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深挖发展潜力,强化基础建设,加快补齐短板,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成效显著。

延伸产业链,提升集体经营竞争力


(资料图)

眼下总投资900万元的双甸镇石甸社区电商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正酣。石甸社区将农业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结合起来,打造基地+产品+物流+数字农业的产业链模式,推广销售双甸特色农副产品。该项目建成后当年销售业绩可达3000万元以上。

双甸大米以其优秀的品质美名远扬,石甸社区抓住机遇,于2015年创办希望农地股份合作社,面积3500亩,是南通起步早、经营面最大的新型合作农场。石甸社区注册“双甸味稻”商标,申报绿色食品,建成3000吨粮食仓储库和小型米厂及配套设施。目前,合作社种植的3500亩土地通过了省级绿色优质水稻基地认定,“希望”大米已在电商平台开售。

通过样板打造、项目串联,石甸社区成功构建了“电商产业园+合作社+服务联盟+农民”的合作经营模式,实现种、管、收、加工、销售一体化,做大做强粮食产业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把规范盈余分配作为关键举措,保障入社农民有土地“租金”收入、参与盈利分红有“股金”收入、到合作社打工有“薪金”收入。

提高凝聚力,共创园区建设新途径

如东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首批认定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园,掘港街道虹桥村、十里墩村位于核心区内。

虹桥村建设了智能温室35000平方米、智能大棚12600平方米、改建高架连体大棚2600平方米、改造升级1500立方米冷库为气调保鲜库、新建葡萄架25000平方米,建成培训中心、溯源检测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购买了电动游览车、共享自行车、新建生态停车场及相关农业机械。今年,虹桥村还建设了1500平方米仓储设施,为主导产业精品果蔬提供配套,组建了全国区域葡萄产业联盟(海唐春精品葡萄联盟)。园区基本形成以阳光玫瑰精品葡萄为主体,集种植、冷藏、包装、销售、旅游、采摘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复合型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建设框架初具规模。

提升幸福感,增添田园风光新引力

结合市级乡风文明类先进村培育,袁庄镇孙庄村新建长寿广场、民俗园、家风亭、好人长廊、休闲娱乐园、“草木乡村”文化广场、村史馆、闲趣乐园、开心农场等打卡点,打造集文化传播、林地游乐、青少年教育等于一体的一河两岸风光带。孙庄村以标准厂房建设、农业园区配套项目建设为村集体收入注入新活力,也打开了环境长效管护资金的新渠道。

既要“巧治理”,更要长效治理。孙庄村建立人居环境考核、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立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事民治、民事民办、民事民议”的方式,推动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组建起一支“村干部+老党员+村民”的长效管护队伍,6名保洁员,6辆垃圾转运车辆,1300组两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美丽庭院、文明户评选、村庄清洁行动……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也让孙庄村的蜕变由外至内,村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增强安全感,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大豫镇大豫社区建设村级监控研判室,配备监控大屏,新装治安防控探头100个、汇聚30路高清视频探头,为村民们的日常安全保驾护航。新建集法治、张謇文化、休闲健身为一体的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1000米的法治文化街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按照“两网”融合要求,把党小组活动点、人大代表联络点、“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网格服务点有机融合,把服务群众、社会管理的内容全部延伸进网格,累计帮办代办群众事项854件,化解疑难事务和矛盾纠纷793起,提供各类服务近5000人次,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大豫镇锦成村妥善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新模式、新路径,以乡村振兴先进村建设为契机,在全村范围选址建立网格驿站10座,打造“十色”网格驿站新模式,力争“小事不出网格、事事格中办”。新建成的法治文化园占地面积980平方米,是如东县唯一以宣传禁毒为主题的教育场所。2021-2022年,面向师生、企业等各类群体开展禁毒知识专题宣传28场。(陈茗蔚)

[编辑:张檬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