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海洋专家崔维成为南通海洋经济发展献策 拓展海洋产业新赛道


【资料图】

南通网讯 (见习记者沈佳颖)“南通海洋工程装备力量强大,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以传统造船业为主,未来,新兴海洋产业是企业的出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和深海资源开发等,都是比较可行的拓展方向。”在2022海洋经济发展暨海洋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上,崔维成教授为南通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产业规划建言献策。

崔维成是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目前正在西湖大学开展第三代仿生智能机器鱼型潜水器的研制和针对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蔚蓝色的海洋,维系着崔维成的初心和使命。他深刻认识到海洋的空间与资源已成为破解人类生存难题和国际军事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蛋白质仓库,也是一个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库,还拥有丰富的金属、油气、基因等资源。”崔维成说。

随着对海洋认知越来越深入,不少国家纷纷瞄准海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21世纪,中国开始在潜水艇研制领域发力,掌握了一整套深海装备研制管理的科学办法。”崔维成介绍,从“蛟龙”号载人潜水艇引起国际轰动,到“透明海洋”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计划、“海底观测网络建设”,以及崔维成领衔的“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项目”的实施,海洋越来越多的奥秘被我国揭开。

未来,中国领跑深潜的方向在哪里?崔维成一直保持着清醒的思考,“在国家海洋经济不断提升、海洋相关产业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南通也需要突破相对饱和的传统造船业,开拓海洋产业发展新方向。”

当谈及新兴海洋产业,崔维成指出,海洋风能的开发已经进入了产业阶段,是最短平快、相对成熟的拓展方向。此外,海洋生物技术同样大有可为,例如藻类生物燃料、塑料垃圾分解等方向都具有广泛的商业潜力。崔维成也提醒,虽然海洋资源极其丰富,但是资源的开发生产都需要非常长远的投入,企业需要做好资金和心理双重准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海洋工程 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