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南通:向海图强 激活发展新动能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实施产才融合。昨天下午,2022海洋经济发展暨海洋产业人才高峰论坛在紫琅湖畔举办,南通再度吹响高质量建设江海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集结号”。

风景这边独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资料图】

南通,地处万里长江入海口,拥有276公里海岸线和166公里江岸线,是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设区市。近年来,南通突出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积极探索海洋经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擘画建设全国富有江海特色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蓝图。

船舶海工产业,构筑起世界级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沿海港口物流,助推江海联动“江苏新出海口”扬帆远航;沿海发展要素保障,优化了空间规划完善了体制机制;海洋渔业产业,经济总量在全省领先;沿海旅游产业,打造了长三角热门海洋旅游最美“打卡地”。

这是南通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实施产才融合、高质量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昨天下午,参加2022江海英才创业周“海洋经济发展暨海洋产业人才高峰论坛”的八方宾朋,对独具特色的南通海洋经济刮目相看、赞赏有加……

“南通船舶海工产业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10,集聚中远川崎、中远海工、招商重工、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海工等一批总装龙头企业,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协同发展格局,成为建设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战略的重要板块之一,实力强劲。”莅通参会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研究分会理事长王晓惠说。

路径特色鲜明

举全市之力发展海洋经济,南通蹚出了一条独辟蹊径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南通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突出向海发展,着力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海洋中心城市,动作有力;统筹推进优江拓海、江海联动和港产城融合发展,以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为契机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势头强劲;积极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培育形成船舶海工、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极具能量……”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智勇的一番点评,发自肺腑。

自今年以来,以“向海发展”“向海图强”为强支点,一系列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在南通取得新突破,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全面开工建设,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港区集装箱码头正式开港运营,通苏嘉甬铁路也计划将于年内开工,南通新机场正积极争取预可研获批,公铁空、江海河联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初现……更加“好通”的南通,正迎来更多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阔步迈向真正意义上的“北上海”“新苏南”。

这是一盘成体系的、有见地的、显格局的“大棋”。特别是南通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相得益彰的“多轮驱动”战略,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意义深远。

雄揽天下人才

人才,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南通一直将“人才强市”作为战略方向和目标,不遗余力“以产聚才、靶向引才”,围绕特色地标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成立重点产业人才发展联盟,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不少海洋经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南通的人才库实力雄厚。”一位来通参会的海工专家说。

此言不虚。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为抓手,南通构建“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步履不断加快;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区域人才竞争力不断提升,双创人才数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二。

“与上海、深圳、宁波、青岛、日照、盐城、连云港等7个城市相比,南通推进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果。”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说。

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南通不仅全力引进人才,同时也对外输出交流人才。西湖大学深海技术讲席教授崔维成教授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第一副总设计师,也是9次以身试海的“载人深潜英雄”。这位业内知名的海洋专家,便是从江海平原上走出去的杰出乡贤。

去年江海英才创业周,南通正式发布人才新政3.0,省内率先建立起从大专到博士的高层次人才综合补贴体系,为人才来通创业提供住房、医疗等全方位支持。当下,海洋经济发展暨海洋产业人才高峰论坛举办,同样旨在搭建一个高质量、专业化沟通交流平台,为我市海洋经济发展和产业人才集聚注入新动能。文|记者周朝晖 见习记者沈佳颖 张园 图|记者许丛军

关键词: 海洋中心 经济发展 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