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天下!江苏海门:现代农业“丰”景独好

昨日立冬,虽然外面的天气略带寒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育苗基地的大棚内却温暖如春,10多名工人分散坐在苗床两侧,正进行红线茄、青茄、紫皮茄等多种茄苗的定植工作。


(资料图片)

“我们基地做到了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流水线作业。公司去年投资400万元建成了自动化播种室、恒温催芽室。这一季生产150万株茄苗,效率提高了3倍,人工节省了三分之一。”悦来育苗基地负责人万继明笑着告诉记者。

近年来,海门区进一步加大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科技化、数字化、机械化投入,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新技术助力生产 激发农业新活力

当前,走进常乐镇的乐番天果蔬生产基地,水培区域内绿意盎然,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水培管道上,生长着一棵棵碧绿、脆嫩的小青菜,另一边叶子青葱、细长的空心菜也“窜”高了个儿,一眼望去甚是引人注目。

“这种立体水培种植模式,利用智能化循环系统,能源源不断地为蔬菜供应养分,而且整个生长过程不用化肥和农药,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基地负责人陆小强介绍,相比传统的种植模式,水培种植模式省略了翻地、整地、施底肥等环节,可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播种移栽和收获,每年可种植多茬,产量明显优于土培种植。

临近的番茄棚内,红色的果实鲜嫩欲滴,点缀在绿叶之中,长势喜人。十几个工人正在田垄间采摘成熟的果实。“我们的番茄都是采用椰糠基质栽培的,基质栽培也是无土栽培的一种,这样种出来的果实纯绿色、口感好、生长快。”陆小强告诉记者,目前基地依托智能温室、基质栽培设施、水肥一体化系统等,所种植的绿色生态蔬菜直供上海和香港。

科技创新对于农业产业现代化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门不断引进新技术、新人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机械化水平高 助推农业降本增效

近日,记者在南通强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悦来生产基地看到,正在采收甘蓝的工人已经不需要背着背篓边收边搬运了,他们只要将采收的甘蓝放入塑料筐内,机器就能一次性运送十几筐甘蓝到收菜的卡车上,大大节省采收工体力。

植保无人机升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一千多亩麦田的病虫害防控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根据土壤松软度实时调整播种深度,确保玉米不减产,还能多收一季豆……广袤海门田地间,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纵横驰骋,成为农家好帮手,为农业生产增收保驾护航。

“蔬菜生产用上了高科技,大大解放了双手,以前人力采收一亩鸡毛菜要两天时间,现在用收割机只需30分钟,收割效率提升了,我的赚钱速度变快了,还省力!”海门街道种植户赵熊彪连连称赞。

近年来,海门区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机械代替人工”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走出了一条“小农机”服务“大农业”的特色农机发展道路。

农业大数据应用 加速农业现代化

沃野翻金浪,稻谷又飘香。正余镇新岸村的300亩稻麦种植基地内,一辆收割机在田地里忙碌着。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收割机自动转弯、倒车、收割……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走近一看,收割机上却没有人,让人大为惊讶。

“这台收割机,我们用手机就能远程启动,自动规划路径,每秒能够收割6公斤稻谷,每小时能够收割水稻15亩,如果碰到极端天气,还可以进行24小时跨昼夜作业。”现场的技术员介绍。

在这个“无人农场”内不光拥有全路径自动规划农机,还有无人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多种不同机器,它们在5G+数据平台的支持下,无人化操作覆盖了水稻耕、种、管、收全过程,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智慧云平台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海门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领域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海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5%,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7%。

( 作者 俞苏华 杨峰 海清)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生产基地 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