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炳》先后在南浔古镇、如皋古城完成拍摄

——擦亮先贤名片 讲述南通故事

挖掘历史擦亮先贤名片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在南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是开拓者、引领者,而同时代的沙元炳与其同行,对城市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资料图】

近日,大型历史纪录片《沙元炳》再现部分的工作在如皋水绘园顺利结束,至此前期拍摄任务基本完成。

纪录片以沙元炳的事业经历为主线,从沙元炳对于张謇为首的南通事业的重要贡献,到以沙元炳为首的如皋近代化的早期历程,讲述沙元炳等先贤的足迹和成就;通过先后在浙江南浔古镇、如皋古城取景拍摄,采访历史见证者、研究者,以情景再现等方式,生动还原历史。

“南通的近代化,是一个精英集群的共同奋斗,是张謇、沙元炳等一批近代精英的努力成果。”在走近历史的过程中,该片总编导夏骏对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说,“沙元炳因个性低调深沉等原因长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许多如皋人虽然至今享受着他带来的福祉,但对其事迹和为人却不得而知。这部片子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历史,擦亮先贤名片。”

沙元炳是如皋近代先贤,在清末民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主动放弃显赫而安逸的仕途,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回到故乡造产富民,启迪民智,一手推动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城建、社会公益等事业“脱胎换骨”,使当时面积4000平方公里的如皋,成为中国最早具备近代面貌的城镇群落,被评为“民国第一县”。

团队搜寻沙元炳的历史痕迹

在浩瀚的史料中找到能够体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故事线索,对夏骏的团队来说已是得心应手,但这次面临的却是资料不足的困难。“张謇先生的研究成果和他自己的著作,总计有数千万字的材料,而沙元炳先生却只有几十万字,捕捉线索就要更费力一些。”为此,主创团队搜索、翻阅张謇所写日记、其他先贤回忆录,从他们的交往中一点点发现沙元炳的历史痕迹。

据史料记载,沙元炳与张謇是同年进士,更是志同道合的好友。甲午战争失败、朝廷腐败内斗,在国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回到家乡,苦干实干,由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变身为企业家、教育家。两人犹如一对通海平原的“双子星”,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在江北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影响深远。

纪录片将于明年上半年问世

以此为基础,该片分上下两集,总时长100分钟。上集《江郎变计》讲述“甲午战争”失利和“戊戌变法”夭折后,沙元炳和好友张謇对朝政极度失望,双双辞官回乡,投身实业,践行“实业救国”思想。下集《怀风饮泽》讲述沙元炳回到家乡后,在如皋创办新式学堂教育和水利、防疫、医疗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修纂如皋县志的故事。

“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一次这么系统、全面地认识家乡先贤,也更加认识了如皋近代史。”回顾3个多月的拍摄过程,夏骏如是感慨。如皋是夏骏出生、成长的地方。他毕业于沙元炳创办的如皋中学,从小受到先贤精神的感染,如今重踏故土,对话历史,思绪良多。他说,“只有离珍珠更近的人才能意识到它的价值,我们直接受恩于沙元炳,生活在他所办实业发展的时代,得到了现代文明、先进思想的熏陶,我想我也有责任发扬他的闪亮、光辉的地方,客观评价他的伟大事迹。”

据悉,纪录片将于明年上半年问世,届时将在海内外各大媒体广泛播出。

记者杨镇潇

[编辑:高锋]

关键词: 挖掘历史 南浔古镇 社会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