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井烟火”洋溢着青春气息 菜场多了年轻人 天天视点


(资料图片)

一座城市的菜市场,就是一把“味精”,可以触发城市最鲜活的美味,遇见城市最生动的“烟火气”。

“来两个春笋吧,营养又好吃 !”4月20日上午,刚走进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民生市场内,迎面的摊主朱女士便拿着新鲜的春笋向记者推销。环顾四周,一捆捆、一摞摞,浅青碧绿,娇嫩欲滴,市场内的摊位上整整齐齐摆满蒜墓、春笋、小白菜、韭菜等时令蔬菜,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前选购。

“老板,帮我称点熟菜,都是新鲜的吗?”“对的,早上刚做好的。在预制菜摊位前,老板小徐正在帮顾客打包菜品。

小徐的爱人朱女士每天早上五点种准时来到市场,将自己的摊位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冰柜玻璃擦得锃亮,等她忙完,小徐正好从家里把做好的菜都带了过来。夫妻俩顾不上休息,一一将菜品摆在冰柜里,就准备开摊了。一般收摊要到晚上7点多,夫妻俩多数时间都在冰柜前帮顾客打包,天气热起来了,两人也会不停地查看是否有小飞虫等,确保菜品新鲜。“你快休息一会儿,都忙那么久了。”朱女士看着丈夫从早忙到晚,心疼地让他休息一会儿。“虽然每天很辛苦,不过很充实。”小徐笑着说,夫妻俩是山东人,在这个市场经营已经三年了。

在市场里,像小徐夫妇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据民生市场经理沈国华介绍,民生市场是海门的民生实事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菜篮子”民生工程建设,在提升辖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的同时,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购物方便、群众满意的新型集贸市场,越来越多的年轻“菜老板”从事“菜篮子”事业,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诚信经营,极大满足了周边居民日常“菜篮子”“米袋子”等各类生活所需。

在海门城区东海中路上的邻里市场,27岁的小伙仇客爽经营着一家副食粮油店。他告诉记者,在这开店的半年多时间里,生意还可以,相信以后的生意会越来越好。“这个市场的环境是我见过最干净、最整洁的了,市场管理者也很好,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他们都会及时解决,比如说刚开业的时候,我没有塑料袋供应商,市场管理人员就赶紧帮我联系,帮了我大忙。”仇客爽告诉记者。住在浦江小区的刘师傅是这个市场的常客,对于在这里做生意的年轻面孔,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服务态度好,对我们都是面带微笑的,他们也肯吃苦,自食其力,我很佩服他们。”

在城市菜场的一个个摊位后面,活跃着越来越多像仇客爽这样的年轻创业者和“菜二代”,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为菜场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经营着方寸之地,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也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为传统菜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不少新理念、新思路。来自山东临的刘女士今年28岁,在海门定居好几年了,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做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我算是一名‘菜二代’,之前一直是父母在市场卖菜,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就想着来帮帮他们。市场工作时间自由,赚的钱也不比上班少,我还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做功课。”刘女士一边理着蔬菜一边和记者说道。

菜市场是“最具烟火气的场所”,为什么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近年来,海门市场建设改造以保障消费为前提,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将农贸(集贸)市场培育成为“功能全、服务优、价实惠”的小型便民中心。

“如今,很多年轻人对在农贸市场从业从最初的抵触和不屑转变为了接受和钻研。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年轻人的就业心态在转变,以及社会对自力更生的鼓励;另一方面是这几年菜场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设施门类也越来越齐全,提供了更为体面的就业环境。”海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统一改造标准,自去年起,海门对所有农贸(集贸)市场分类分级实施改造。改造后的农贸(集贸)市场,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也将吸引更多年轻创业者在此发展。(彭炜峰 杨阳)

[编辑:奚柯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