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讯:海门把定向槽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山药“躺平”长 增产近三成
(相关资料图)
“机械开槽要注意坡度和行距,开槽后将U型塑料槽横着放入,弯折塑料槽会影响山药生长……”清明已过,眼下我市各山药产区已陆续开始春耕备播。
昨日,在海门余东镇长圩村山药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农技人员正为当地村民详细讲解山药定向槽种植技术要点。村民们或倚在树旁,或蹲在田间,认真记录着专家说的每一个知识点。长圩村老支书戴美英很是欣慰:“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既提高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种植能力,也为村里打造特色农产品提供了思路。”
长圩村原先是一个“穷村”,村集体负债、村民年收入也不高。2003年,戴美英任村书记后,致力于发展蔬菜合作社,带头承包大棚,并在村内推广“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经过多年发展,长圩村蔬菜在上海、苏州、昆山、南通以及海门等地的市场都有了较高知名度,现在平均每天有近20吨的各类蔬菜运往各地市场。虽然已经退休,但这些年戴美英依旧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村里的合作农场发挥余热。
海门山药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左右,是传统特色农产品。一直以来,长圩村村民都有种植山药的传统。以往山药都是竖着长,不拐弯,采收时先将山药前面和两侧的土取出,直到沟底见到山药的最尖端,然后自下而上铲掉背面和两侧的须根。“成熟后的山药采挖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保证山药在采挖过程中不被折断更是困难。”戴美英介绍,原先村里种植户扣除成本每亩营收不到3000元。
2021年,海门依托省农科院、沿江地区农科所等科研院校,开展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在新品种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先进农机配套技术上掘挖潜力,率先在海门街道补南村和长圩村建立了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先后引种了苏蓣15、苏蓣10号2个山药新品种,尝试开展“人工+机械”模式的山药定向槽种植试验,即使用开槽机开槽后,把长1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U型塑料槽横着放进去,再铺上软料和山药种,最后铺上一层土,让山药种在槽里横着生长。
如今,一个个山药住进了“单间”,昔日“土疙瘩”变身“金条条”。“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采用定向槽种植技术,种植密度能提高20%,亩产能增加30%,采收时轻轻松松地将山药从定向槽中抽出,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仅采收这一项每亩就能节约成本1500元。”戴美英笑着说,目前基地山药种植面积达12亩,亩产可达5000到6000斤,亩收益超6000元,山药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目前补南村和长圩村两个示范基地的测产成绩既稳定又优异。”海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国新介绍,当前海门山药定向槽种植技术日渐成熟,后续这项技术将“走出”示范基地,在全区范围推广,推动海门山药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通讯员 俞苏华
[编辑:俞鑫城]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