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点:南通海安:如画粮田绘出农业好“丰”景

满眼绿茵茵的麦苗已有五六厘米高,3个农技员正围在田头察看长势。昨天,走在海安开发区西场办事处爱凌路上,爱凌村党总支书记储瑞龙告诉我们,全村3950亩耕地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95.8%的土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

“一熟稻子一熟麦,头发胡子雪雪白”,这首民谣道出种田的艰辛。时过境迁,今天已是另一番景象。


(相关资料图)

今年,海安夏粮、秋粮再获丰收,稻麦单产连续16年全省第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开发“粮”田,夯实粮食产量根基

走进海安开发区洋蛮河办事处堑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台大型挖土机正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今年以来,海安利用土地休作期,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实施藏粮于地行动。

2022年,海安改建和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5.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万亩,共9个项目,涉及9个区镇、街道办事处。目前,各区镇完成总工程量80%以上。

“十三五”以来,海安建成高标准农田30.88万亩,占比达97.8%。高标准农田的建成解决了路、桥、渠、灌溉车口等基础设施需求,使得“田成整、路成网、沟配套、林成片”。这让越来越多大户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实现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高效化、集约化。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曲塘镇江桥村宏丽家庭农场200亩优质稻亩产提升,收割上市后销售一空,每亩增收三四百元。

夏季小麦同样增产增收,海安54.96万亩小麦单产416.3公斤,在全省89个小麦生产县(市、区)中继续名列第一。

引进“粮”种,兜牢粮食优质底线

寒露过后,海安墩头镇五一家庭农场场主陆华对购买的优质小麦种子进行拌种、配水、配药,每一个步骤都十分仔细。“好种子,才会有好收成。”今年种植的“农麦88”和“镇麦12”都是经过各级农业部门层层把关、严格挑选和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加上天气有利,今年夏季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实现增产、增收双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海安全市优质强筋小麦、优质食味稻种植占比分别达80%、95%以上。

走进西场办事处壮志村顾昌银家庭农场,场主顾昌银说,他今年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杨香玉1号”是海安最新试验推广的,具有抗倒性极强、秸秆粗壮有弹性等特点,进入成熟期,看着金黄饱满的稻穗就是高兴,后来一测算亩产达650公斤。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种”出好“丰”景。目前,全省141个“味稻小镇”中,海安有5个区镇入选。“海安大米”先后获江苏好大米特等奖、江苏大米十大区域品牌等殊荣。

施展“粮”技,服务粮食经营主体

2021年,海安推进农技人员资源整合,建立里下河、西南、东部、高新区、开发区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专家积极入户走访调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监测调查和试验示范,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海安市大公镇王院村的周小兵是粮食种植大户,也是东部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下面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他拥有烘干机组、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以及无人机等机械30多台套,除自己种植800亩农田外,还可服务周边几百户六七千亩地。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提升对种粮户的服务能力。海安有207家农事服务中心,在农忙季节为农民提供集中育秧、耕种、收割、烘干等单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服务。

海安高新区孙庄街道谢庄村的张鉴明流转土地500亩种植粮食,没有机器,就向高鑫农机合作社租借。“以前农场主很少,这些农机手在租用机器,掌握门道后,都变成了新型农场主,如今,街道有10多个。”隆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海安市粮食物流产业园副总指挥王希成介绍。

独创“粮”策,保护粮食种植动力

“经专家组、乡镇农技推广员以及种植大户三方投票后,我们会确定所补贴的优良品种。”海安海农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管怀锦告诉我们,海安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对适合海安本土种子追求的执著可以用“严苛”二字形容,主要表现为优质品种覆盖率全省领先、更新速度全省最快。目前,海安每年都要引进20个以上的稻麦新品种进行小区品比试验和大区的品比试验,成功后在第一时间大面积推广。

从2018年起,海安对全市50亩以上种粮大户种植优质稻麦品种,实行良种补贴政策。这一做法海安独创。海安粒粒香家庭农场积极种植“农麦88”,核心面积3.43亩,亩产651.3公斤,创南通市小麦高产历史纪录。

搞点养殖业、做点小生意的崔世松,受政府补贴种粮政策影响,创办长垎家庭农场,成为一名职业农民。他种植的1200多亩小麦水稻每年保持着高产,今年亩产水稻在650公斤以上、小麦在400公斤以上,其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农场。

目前,海安有520个规模种粮大户,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占比达到80%以上。

文|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周存军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家庭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