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粮食烘干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二


(资料图)

2日,在通州区刘桥镇蒋一村新型合作农场内,记者看到4台经过清洁热源替代改造的烘干设备正在加紧作业。村民将刚收上来的水稻统一倒入送料口,机手严红兵通过电脑控制板设置好参数。  严红兵指着控制面板介绍,这上面有详细的数据,既可以调节也能实时观测谷物烘干的热风温度、含水量。“你看,这里的58摄氏度是我设置的热风温度,27.9摄氏度是目前舱内的热风温度;我希望水稻烘干至含水率15%时停止,目前舱内的水稻含水率为27.8%。”严红兵说。  刘桥镇蒋一村新型合作农场的4台烘干设备是今年10月初刚完成清洁热源替代改造的,由原来的烧柴油改为使用空气源热泵。蒋一村党总支书记帅斌介绍,改造烘干设备,合作农场总共花费78万元,其中30万元由上级财政补贴。  与使用柴油相比,蒋一村新型合作农场采用空气源热泵后,光烘干一季水稻就可以节省燃料成本11.5万元。帅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烘干机使用柴油时,每烘干一斤水稻成本为0.12元,改成空气源热泵后成本只需0.03至0.04元,降低了2/3,热源成本节省了0.08元/斤。蒋一村拥有耕地1200亩,按照每亩收获1200斤水稻计算,光燃料成本这一块,每一季就可节省不少钱。再加上春季小麦的烘干,村合作社燃料成本每年可节省超20万元。”  除了节省燃料成本外,使用空气源热泵烘干机,蒋一村新型合作农场的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原来操作柴油烘干设备时,需要10个人共同作业,中间不能有丝毫马虎。现在只需要2~3个人,“一个人将散落的水稻稍微扫扫,另一个人设置控制面板。水稻含水量到达设定目标后,烘干机会自动停止作业,大大减轻了人工负担。”帅斌说,“与此同时,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之前整个仓库粉尘较多,操作人员需要戴上口罩工作,现在一点粉尘也没有了。”  通州区现有粮食烘干中心(点)164个,粮食烘干机661台,批次烘干能力9400余吨,场地烘干能力达到100%。传统热源多以燃油为主,还有少量使用燃煤,在节能减排大趋势下,亟须进行清洁热源替代。去年以来,通州区认真贯彻实施省农机化“两大行动”,加强政策扶持、提升保障力度,加快推动粮食烘干设备清洁热源替代工作。  “通州安排了8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绿色环保烘干装备发展,对使用绿色清洁热源的用户给予改造费用减免。”通州区农机排灌管理所副所长金海涛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清洁热源替代改造烘干机266台,烘干清洁热源占比由去年底14.9%快速提升至53%。计划年底前全区燃煤型烘干机实现清零,清洁热源烘干设备占比达到60%以上。  本报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关键词: 烘干设备 合作农场 热风温度